在我们长期工作履职过程中,免不了出现状况:①由于太熟悉工作流程,太过于按部就班地工作而逐渐变得缺少工作激情,缺乏工作改进和创新动力。②我们往往容易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养成视角单一、一成不变、静态重复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成效率逐渐降低,工作投入和工作乐趣日益减少。
面对熟悉的日常工作所产生的懈怠、一成不变、缺少创新和激情的状况,我们该怎样去克服呢?我们又该怎样去追寻工作新乐趣、创新工作新价值、取得工作新成效呢?积极转换思维模式zui关健,由不加思索、单一视角、一成不变、静态重复的潜念工作状态,转化为积极关注客观情境与现实细微变化、进行多视角观察和动态审视问题,以及注重克服“不成熟的认知承诺”的专念状态。
什么叫潜念状态?潜念状态就是视角单一,静态重复,惯于用昨天的方法来应对今天的问题。而专念思维的核心在于活在当下,关注变化,保持开放思维与动态调整、创新的工作方式方法,适应今日的环境变化及挑战来避免明天的麻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保持专念能够改善我们的工作体验,提升工作成效,使我们对当下工作更加充满专注力、洞察力与积极体验。埃伦•兰格曾在《专念》一书中所言,“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般员工,专念都能让他们变得更加灵活,更有生产力,更有积极性,更有领导力,而且对工作更加满意。”而要学会专念思维,我们必须要做到:注重克服“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及错误假设、关注情境与现实细微变化、具备多视角观察事物与动态审视问题的能力三个基本点:
一、注重克服“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及错误假设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形成各种看待工作内容、解决工作问题的看法、观点和方案等。很多时候我们未必能意识到,我们的诸多想法、观念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都是“假设”,都是基于我们过去工作经验,或基于逻辑推理甚至非理性思考而得出的假设(凡是未经客观事实充分验证的所有观点都可称为假设)。比如我们基于过去工作经验、主观判断或单一视角,可能会认为有些一线员工尤其是学历较低的一线员工往往质量意识差、缺乏责任心;我们也可能基于跟上级或与客户打交道的有限经验,主观上认为领导怎么老是跟自己过不去,客户怎么老是刁难自己,这些想法或观念其实通通都是你假设出来的。
如果你未性思考和事实充分验证就接受了你做出的假设,并依据假设行事,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就被称为“不成熟的认知承诺”或不成熟的思维定势;而这些错误认知和思维定势,会成为束缚我们理性思考、正确行动及良性自我发展的无形枷锁,而我们可能对此毫无察觉。由于人的自我服务偏见、非理性思考、诉诸主观判断、片面拣择证据、单一视角或者忽视情境和环境因素等,我们极易形成不成熟的认知承诺或错误假设。
我们之所以形成“领导对自己有偏见、客户故意刁难”等主观看法,也许是片面拣择证据,给自己逃避工作责任、缺乏服务客户的职业精神找借口,故意忽视上级公正行事、客户彬彬有礼的一面。我们认为在组织及团队内部,“谁提问题谁就担责任”、“谁过分敬业谁就会得罪那些得过且过的同事”,由于坚持这些错误假设和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导致我们工作变得被动、保守和懈怠;我们没意识到这些想法通通都是自身基于主观判断、从众心理、不成熟的认知承诺而假设出来的。实际上越敢于承担责任的员工才能越快成长,才能做出更大的工作成绩;越敬业负责的员工越会赢得同事的敬佩和学习,而不是想象中的被孤立。
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克•奥勒留说过,“我们的生活是由我们的思想打造的。”由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和错误假设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我们的人生。我们只有深刻洞察和反思自我思想中指导日常工作的诸多假设,勇于改正或抛弃那些不成熟的认知承诺及思维定势,对环境变化及工作情境变化保持敏感,具备多视角、动态看待问题的能力和专注当下的专念思维,克服单一视角、一成不变、重复呆板的
二、关注情境与现实细微变化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学习和掌握的一些方法与技巧,必定是与当初的工作情境、工作背景相适应的。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改变的外部环境与背景,事实上外部情境与背景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正所谓“*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而我们却由于潜念地、一成不变地思考和工作,从而无法有效洞察外部环境变化。我们仍习惯于用过去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忽视甚至故意无视外部环境及情境变化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比如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客户需求或关键诉求点的变化、企业生产作业及客户服务流程已不能响应市场需求,企业新进职工对职业发展的诉求和期待较老职工已发生明显改变,企业核心价值观宣贯及新闻宣传、舆情掌控如何适应网络自媒体时代的新背景等等。要解决诸多新问题,我们首先要意识到新问题的存在,要对情境的变化保持敏感,并针对觉察到的新问题与新变化而采取相应动态、创新的工作方法,而不是死抱着过去曾经成功、曾经适应当初环境变化的工作方法不放。避免“成功综合征”,固化及不加思索的老套工作方法,及时抛弃和更新各种潜念,形成更加科学和专注当下的工作新方法,才可能持续推进组织发展。
在组织个体层面,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非常容易使我们堕入不加思索、一成不变的潜念工作状态;使我们忽视新的工作情境与背景变化,在过于固化的工作模式下逐渐变得麻木,缺乏工作激情与改进和创新工作的热情。
比如我们刚入职某个新岗位时,工作各方面的新鲜和陌生,促使我们必须保持十二分的专注投入当下,来应对新工作岗位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挑战。等逐渐熟悉工作流程、适应岗位要求之后,我们可能慢慢变得对外部变化缺乏关注,过于依赖过去积累的工作经验来应对当前的工作要求。自认为对工作非常熟悉,不思改进会使我们逐渐丧失激情甚至认为工作无聊;而我们恰恰没意识到,“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我们用固化的思维定势和不加思考的潜念状态来应对工作,忽视了工作情境与环境新变化下持续工作改进和创新的可能。
潜念状态不仅使我们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敏感,还容易导致我们形成固化的自我能力认知。基于固定的思维定势和错误预期而认为个人能力一成不变或者为自我能力设限,认识不到只要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及工作新挑战,我们的个人能力就会持续提升。而专念、动态的自我认知概念认为,当前的自我能力并不等于未来的自我能力;自我预期的工作能力更不代表你真实的工作潜力,错误预期只会给自我能力提升设置内在障碍;当前无法成功应对的工作挑战并不意味着未来我们就永远没有能力应对,从而促使我们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激情和应对工作挑战的阳光心态。
缺乏专注思考、重复固化的潜念状态还容易使我们过度夸大、担忧工作失误及错误,自认为无力应对工作失误导致我们变得保守、退缩,不敢尝试工作改进与创新。而具备专念思维的员工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错误保持开放心态,并且善加利用工作失误,由此发现工作改进与创新的点子也未可知。美国3M公司的如意贴正是研发人员创造性利用工作失误造就成功的*。
对环境变化缺乏关注、缺少主动思考的潜念状态还可能导致我们对规则及工作惯例的盲目遵从,忽视新背景变化下的工作改进机会和创新可能;而关注当下、主动积极思考的专念状态则促使我们深刻理解规则、惯例等只是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引导,而非限制。新的背景变化可能迫使我们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甚至修改规则,或者必须挑战惯例、等代表的旧观念,才可能成功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日本某地铁建造商在进行一段地铁隧道常规挖掘工程时,突遭大量地下水渗出的非预期情况,把阻碍工程进展的地下水*排空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这种环境新变化下,一位现场管理人员偶然品尝了地下水,发现口感非常甘甜,于是经过一系列专念的思考、反馈和决策,这家公司果断决定充分利用环境变化赐予的创新良机,另外形成一家专营地下矿泉水的新业务,居然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而地铁线路也就只好改线了。
如果我们能更专念地投入当下,会更容易发现和洞察到工作新细节、情境新变化和环境新挑战,并针对情境变化和工作挑战而投入精力,持续进行工作改进与创新,如此我们更容易做出工作新成绩,发现工作新乐趣,创造工作新价值助推组织可持续发展。
三、具备多视角观察事物与动态审视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能容易陷入单一视角观察事物与静态审视问题的潜念思维陷阱。作为企业管理层,我们可能会习惯用单一思维视角来代替员工的思维视角,代替客户的思维视角。我们会下意识地高估员工、客户、股东等与我们思维的一致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错误共识效应”,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思维方式投射向他人,并假设所有人都以同一方式思考。而实际上员工、客户或股东的想法极有可能与我们不同。
为了提高企业响应市场能力,我们可能认为让员工多加班甚至长期加班,只要给加班费就无所谓,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嘛。而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则会认为,长期过度加班剥夺了他们的生活乐趣,工作和挣钱都是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当只会加班的“机器人”,于是员工和管理层的冲突由此产生。我们也许认为只要拼命压低成本,客户就会长期购买我们的产品,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容忍我们忽视质量问题给客户造成的不便和困扰。而客户的真实想法则是,付出的花费必须等于或大于客户使用价值和体验价值的总和。过于频繁的质量问题无疑会使客户使用价值及体验价值大大缩水,zui终导致客户流失。
我们倾向于单一视角、静态看问题所带来的管理和决策的确定性,却忽视了企业内外部环境本身都是不确定和动态变化的。用静态、单一视角看待并解决问题其根本不在于对或错,而在于这种局限性视角会极大地束缚我们的思考能力,并抑制我们适应动态环境变化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潜力。而在工作中采用多重视角,学会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和动态思维,我们就可能学会站在员工的角度、站在客户的立场或用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视角来审视问题,从而能够清晰地洞察到一个问题的多个侧面及环境动态变化,建立立体式的动态思维观。
多视角观察和动态审视问题,zui终能助推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比如针对快速响应市场问题,我们未必只能通过加班一条途径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优化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甚至通过放弃低利润率市场而专注利润较高、客户群较为密集的细分市场的新视角来解决问题。从单一视角或二元对立的简单思维方式出发,我们无从判定产品价格和质量哪方面对客户更重要,而只有站在客户立场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产品和服务所承载和体现的客户价值对客户才是zui重要的。
香川衡器文稿科:小吴整理